2009/06/03
与承载保持自然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、为游客提供周到细致服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样,游客被摆在了崂山风景区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。在这里,游客满意不满意、高兴不高兴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。而如何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意识,如何化为真情实意的行动,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、个性化、亲情化的服务,崂山风景区则扎扎实实下了一番工夫。
每张门票都是请柬
近年来,崂山风景区年均接待游客均在200万人次以上,尤其是旅游旺季最高日接待游客在3万至4万人次之间,如何拉近与游客的距离,让游客目光定格在崂山,崂山风景区人很是下了一番工夫 。为让游客多角度、多侧面了解崂山,景区建立起功能强大、信息丰富的官方网站,为游客提供大量一手指南性信息服务。为架起游客与景区沟通的桥梁,对外公开景区咨询投诉电话,自觉接受游客监督。
“我们呈上的每一张门票就是一张请柬,来崂山的都是尊贵的客人,接待上不能有丝毫懈怠。”北九水管理处售票站站长隋蓬波这样理解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,围绕精心打造“九水情长”服务品牌,她带领的售票站11名员工个个都是“多面手”,既当售票员、验票员,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员、城管协管员、景区讲解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,受到上级领导和游客的一致好评。
配套服务设施完善
为让游客切实体会宾至如归的感觉,景区在游客集中的太清游览区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游客中心,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可谓周全备至:有免费提供的景区介绍、线路推介、咨询、游程安排、气象预报、讲解等服务项目;有拐杖、雨伞等免费使用物品;有景区人文历史、动植物资源、地质演化、传统民俗、爱国主义教育等的集中展示;有信息无所不包的多媒体触摸屏查询系统;有为广大游客配备的科普读物、音像制品、研究论著、宣传折页等崂山宣传资料及连环画等青少年教育资料,可谓一应俱全。为防不测,在各游览区设立的救护站,配备的流动房车及常用药品,可以为游客提供及时救治服务。
有青岛“后花园”和“绿肺”之称的崂山风景区,环境的温馨更是“家园”概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围绕打造宜人家园,景区严格落实环保规划,全面安装吸排油烟机,禁止原煤散烧,先后建成太清和北九水污水处理站,实现污水达标排放。按照星级标准对景区公厕进行全面改造,新建和改建的18个水冲式和循环水环保旅游公厕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要求。经多年来的持续努力,景区空气、地表水质量均保持国家一类标准,景区生态环境日益完善。
旅游环境安全有序
徜徉风景名胜区,游客的游览安全至关重要。为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,崂山风景区管理局以“数字化景区”建设为突破口,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。遵循“总体规划、分布实施;立足高起点、坚持高水平”的原则,首期投资1300多万元,建成了以数字化指挥中心为核心,以电子门票、视频监控、LED 信息发布、停车场收费和车位自动显示四个子系统为支撑的数字化管理体系。日常及节假日旅游高峰期,通过覆盖全景区的售检票网络和监控网络,随时掌握景区重点区域、危险路段的人流和车流情况,以及景区每天的客流量和游客在景区内的分布情况,为科学调度提供及时、翔实的依据,使游客进出有序,大大提升了景区科技管理水平。
与数字景区建设相结合,景区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,制定完善了相关应急预案,形成了全覆盖、无缝隙的应急管理体系。健全完善了索道、游艇等游览设施的安全操作规程、景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、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及责任追究等制度,通过开展紧急救援、防火等综合演练,有效杜绝了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。崂山风景区还充分发挥保洁人员、经营业户、护林员等队伍的作用,构建了立体化安保网络。发挥行政执法队伍的作用,建立了“横到边、纵到底”的行政执法网络;发挥景区员工的作用,每天出动100余人次,进行分区域专人监控;发挥景区120名保洁员及300名护林员的作用,防范不法分子破坏捣乱;发挥景区400余名经营业户的作用,责任到人,分片包干,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,有效地保障了旅游安全。 记者 连茂明
来源:半岛都市报
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
Copyright(C)2006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
鲁ICP备17055016号-1 技术支持:青岛新闻网
地址: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
邮编:266061
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