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03/27
名家笔下的崂山
崂山,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,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,素有“海上名山第一”的美誉,拥有美妙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内涵。
从古至今,引来了无数名人到崂山旅游、修行、布道,如古代的李白、苏轼、黄宗昌、蒲松龄等历代文人墨客,如近现代的叶恭绰、杨振声、梁实秋、沈从文、蹇先艾等,如当代的吴冠中、臧克家、贾平凹、张炜等。他们游览崂山留下经典名作,予人以美的享受与思悟之妙,是心灵与山水的对话,是意象崂山文化符号的生动呈现。
现上线专栏【名家笔下的崂山】,邀读者朋友们共同品读古今名家笔下的崂山,更加深刻地感知崂山的内涵与风韵。
《太清宫访古》
作者简介:梅洁,1945年生,湖北郧县人,中国作协会员,累计发表650 余篇作品,出版35部著作,代表作《童年旧事》《谛听水声》《楼兰的忧郁》等,先后获鲁迅文学奖、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共计80余种文学奖项。
太清宫古老得成为我意识里的虚拟。
当它从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的时光隧道中走来,与我们在崂山太清湾撞个满怀时,我就在恍惚中把它读成一幅幅油画、版画、水粉画、中国画;读成老子的《道德经》;读成秦皇汉武的东巡祭拜;我就仿佛听见魏晋名僧法显、憨山的诵经声,就仿佛看见大元名道丘处机的拂尘;而明代张三丰的太极神拳仿佛就舞在抬头一望中……当我从三皇殿叩拜起身,一转身时,即看见须眉千丈的老子就屹立在万山葱绿中。霎时,便有“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”“大音稀声,大象无形”的苍重之声从远古传来……
就在这种重叠与混搭的幻象中,我走进了太清宫的时光隧道……当我最终从千古秘谶和神明繁花的颠错中走出来,就见太清宫道长须髯苍眉、精神矍铄,携一身修行人的道骨清风,向我们走来。他告诉我们,宫后老君峰上的铜铸老子像高50米,由万斤纯铜铸成,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老子铸像。遂登山仰望,只见凌空而立的千古哲人,须髯飘拂,目光如炬,仿佛已参透世间万事万物的天理玄机。
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。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名流,到战国后期,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“东海仙山”。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的太清宫,面对黄海一碧万顷,背靠崂山峰峦迭起。占地3万平方米的太清宫,数千平方米的建筑掩映在一片幽谷洞天之中。
高道长气定神闲,边解说边引领我们来到一棵400余年树龄的耐冬树(又名山茶树)前,数丈之高的古树,绿荫葱浓,枝叶婆娑。高道长说,这棵耐冬就是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香玉》一文中的红衣女子绛雪之化身。当年蒲松龄寓居于此,终日与牡丹、山茶相对,遂构思出《香玉》。
我略知故事梗概:胶东黄姓书生深爱太清宫道观内的清幽雅静,便借住一房读书,500年树龄的白牡丹,感其深情化作香玉姑娘与之成婚。后白牡丹被人偷掘,香玉即失踪,书生终日恸哭。凭吊时又遇山茶花所化红衣女子绛雪,与之一同哭吊香玉。花神终于感怀动容,便使香玉复生。后来书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,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,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相继死去……
往日书中读到的自然精灵,居然在这里突然相遇,心灵深处场景的豁然呈现,使我旋即恍惚于三个为爱而殉道的灵魂。我仿佛看到清末那个优雅也忧郁的读书人,以深深的感痛之心和气息博远的性灵,与大自然万物相通相融。他披着带泪的蓑衣,怀着对一个自在而知的世界的理解和尊崇,一次次温暖地走近。我仿佛听到当年孤灯晚窗下,他吟出的痴情与伤心:“山院黄昏雨,垂帘坐小窗。相思人不见,中夜泪双双。”
图丨摄影 小西门菌
如古老的耐冬树一样,太清宫内生长着200多棵古树,棵棵都在千百年风雨中修炼成圣成精。横卧在山门一侧的唐榆,树龄已达1200余年,相传是唐末普济真人李哲玄亲手种植。1000余年的风雨挣扎,倒下的树身已虬曲如龙,时光的沧桑在树根处凝固成一圈叠一圈的龙图,而最终崛起的躯干又凌空而升,苍然成荫。人们站在已被称为龙头榆的树下,心怀敬意地仰望18米高空的苍郁,虔敬地抚摸1.5米粗的树径,他们在仰望、抚摸中默默祈祷着命运的福音。
最令人震撼的是那棵2160多年树龄的汉柏,它流线型树身一色苍白,直矗云霄,恰似一位白发千丈的圣哲,阅尽千古风云。汉柏相传为太清宫开山始祖西汉张廉夫手植,古柏中心已空。在主干一侧,一棵100余年的古藤凌霄攀缘而上,直达苍穹。站在这走过了千年又千年的古柏盘龙的奇景下,任何孤寂的心灵也会被这千古生命惊醒,任何木然的表情也会在此绽放笑容。
还有那棵700年的侧柏凌霄,那棵枯木逢春800年的银杏,那棵苔藓斑斑的130年的古楸,那棵干如化石的110年的石榴,还有那棵树皮如鳞如甲的120年的黄连……在这里,所有的根系、血脉都深深地与土地暗接,枝叶和花朵绽放于天空、岁月与朝代,生生不息。
什么样的风雨沧桑能如它们那样千古阅尽,什么样的荣辱得失能如它们那样淡定接迎?在亦步亦趋地跟随高道长在太清宫行走时,你会不时消融在奇异诡谲、亦实亦幻的意象交错中,你能感受的不仅仅是蒲翁的绛雪、香玉,你自觉大自然的千年圣灵一直都和我们如影随行,一颗敬畏膜拜的心一直如影随形……
崂山的自然与神明都已不是单一,他们在千年的相处相融中,完成着彼此的映照和丰盈,也留给走过他们的人深深浅浅的眷念和思绪。
这是一处人与自然、凡俗与神明的化境之地。
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
Copyright(C)2006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
鲁ICP备17055016号-1 技术支持:青岛新闻网
地址: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
邮编:266061
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