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当前位置:首页 > 景区资讯 > 跟着档案游崂山——太清宫

跟着档案游崂山——太清宫

2024/03/10


△崂山太清宫旧影(1900年前后)


太清宫,俗称下宫。“峰抱三方列,潮迎一面来”,位于崂山南麓,太清湾北岸宝珠山之老君峰下。三面环山,大海当前,局势之雄,当推崂山第一。据元代大学士张起岩《聚仙宫碑》记载,宫建于宋代初年。又据《太清宫志》记载,西汉建元元年(前 140 年),张廉夫曾在此处创三宫庵。唐天祐元年 (904年),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处建三皇庵。宋建隆元年(960年),道人刘若拙被救封为“华盖真人”,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,公元980年前后在此处创建太清宫。金泰和八年(1208年),邱处机到崂山,在太清宫谈玄传道,名声大噪。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于金明昌六年(1195年)到崂山太清宫讲授经典,太清宫道众从此归宗,并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庭。嗣后,许多著名道士闻名而来,如徐复阳、张三丰、齐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宫栖居修道。明万历十七年(1589年),发生了一起僧道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的公案。官司一直打到朝廷,历时十余年,终以道士胜诉而告终。现太清宫前有“海印寺遗址”镌碑记载:“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,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。”明代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(1585~1600年)间,太清宫旧道院曾倾圮。万历三十一年(1603年),又重新确定太清宫的“四至”。东至张仙塔,西至八水河,南至大海,北至分水河。现在的太清宫大体是这一时期重建的,但分为三院三殿则是天启二年(1622年)道人赵复会重修时所为。此次重修,确定了三宫、三清、三皇各殿为三院的格局,在三官殿东侧有一处两进的堂院,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“翰林院”,现为太清宫的客堂。三院都有围墙,各立山门,并有便门相通,共147间殿宇,加上道舍、客房共计240间,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,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。后又增建元辰阁、元君阁、祖师殿、钟楼、鼓楼等殿堂。1989年,对三清殿、东华帝君殿和西王母殿进行了修缮,重塑神像47尊。

宫内曾藏有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版《道藏》一部,是极为珍贵的道教经典。太清宫内历代题刻甚多,最早的是三皇殿檐下元至元八年(1271年)的敕谕护教文碑两方;三清殿院内有明万历年间御赐道碑。此外,还有历代名人摩崖刻石30余处。太清宫院内有银杏、紫薇、牡丹、耐冬等古树名花。三清殿院外石阶下有清泉一口,清冽甘美,大旱不涸,大涝不溢,名“神水泉”,为崂山名泉之一。

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天然氧吧 全国文明单位

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

Copyright(C)2006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

鲁ICP备17055016号-1 技术支持:青岛新闻网

地址: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

邮编:266061

订阅号 服务号 微博
服务热线:0532-96616

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